卡夫列拉·米斯特拉爾是一名智利女詩人,外文全名為Gabriela Mistral,于1889年4月7日在智利 維庫那鎮出生,1957年1月10日逝世??ǚ蛄欣っ姿固乩瓲栁丛M過學校,靠做小學教員的同父異母姐姐輔導和自學獲得文化知識。1945年,卡夫列拉·米斯特拉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拉丁美洲第一位獲得該獎的詩人。
卡夫列拉·米斯特拉爾簡介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1889-1957)智利女詩人。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亞哥市北的維庫那鎮。她自幼生活清苦,未曾進過學校,靠做小學教員的同父異母姐姐輔導和自學獲得文化知識。1945年,她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拉丁美洲第一位獲得該獎的詩人。
卡夫列拉·米斯特拉爾的經歷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1889年4月7日出生于智利北部科金博省比庫尼亞城艾爾基山谷的小鎮,原名盧西亞·戈多伊·阿爾卡亞加。她九歲練習寫詩,十四歲開始發表詩作。
1905年,進短期訓練班學習,畢業后成為正式教師。從1905年起米斯特拉爾就在地方報刊發表詩歌。
1906年,在科金博省省會拉塞雷納的坎特拉小學任教時,和鐵路職員羅梅里奧·烏雷特相識并相戀?;榍?,對方摒棄了她,另有所愛。
1909年,性格內向且已另有所愛的烏雷特因不得志而舉槍自殺,這使米斯特拉爾在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從此她立誓終身不嫁,對死者的懷念和個人憂傷成了她初期詩歌創作的題材?!端赖氖男性姟?1914年)即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1911年轉入中學任教。此后10余年間輾轉各地,歷任中學教務主任、校長等職。
1914年,在圣地亞哥的“花節詩歌比賽”中,她以悼念愛人的三首《死的十四行詩》獲第一名。
1918年至1921年,米斯特拉爾任阿雷納斯角女子中學校長。
1921年調至首都圣地亞哥,主持圣地亞哥女子中學。
1922年,由于教育工作上的成就,應邀到墨西哥參加教育改革工作。同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西班牙研究院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詩集《絕望》?!督^望》是米斯特拉爾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共有七章,其中五章是詩歌,分別為《生活》、《學?!?、《童年》、《痛苦》、《大自然》,另兩章是散文詩和短篇小說。其中大部分深邃的覺醒、憧憬和絕望。她以清麗的形式表現了深邃的內心世界,為抒情詩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同年,她的第二本詩集《柔情》出版。這是一本歌唱母親和兒童的詩集,格調清新,內容健康,語言質樸。
1924年回國,接受了碩士學銜和最高退休金。同時又被政府任命為駐外代表,先后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布魯塞爾和美國去作領事。
《絕望》的出版使詩人一舉成名,米斯特拉爾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有了很大改善。1925年智利政府以優厚的條件讓她退休,詩人結束了多年的執教生涯,成為一名文化使者。此后又成了一名外交官員,來往穿梭于歐洲和拉美各國,參加國際婦女大會,出任國聯智利代表,做駐馬德利、里斯本領事,在大學里講學,參加各種各樣與文化有關的活動。米斯特拉爾要打破自身情感痛苦絕望后的孤寂,強迫自己走上遠游的旅途,自我放逐式地來往世界各地,這未必不是個合適的選擇,這樣可使生活始終處于一種抵達和出發的不間斷的流動狀態中,對詩人重建秩序、把握世界和把握自己都是一種緩沖和平衡。
1938年發表第三本詩集《有刺的樹》后,她的詩內容和情調有了顯著的轉變。她放開了眼界,擴展了胸懷,由個人的嘆惋和沉思轉向博愛和人道主義,為窮苦的婦女和孤獨補求憐憫,為受壓迫被遺棄的人們鳴不平。
1945年,“由于她那由強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詩,已經使得她的名字成為整個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她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拉丁美洲第一位獲得該獎的詩人。194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本擬授予法國詩人、評論家、戲劇家保爾·瓦萊里,從1903年起,他已被推薦為候選人至少十次??墒?94
5年,這位穩操勝券的候選人卻在瑞典學院表決之前的七月去世了。學院的評委們曾經考慮是否也像1931年時對待瑞典詩人卡爾費爾德那樣,雖然去世,依然授獎。但這一建議一經提出就招來嚴厲批評,結果遭到否決。于是,桂冠落到了第二候選人、智利詩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的頭上。
1954年,詩人的最后一本詩集《葡萄區榨機》出版。她的思想境界較前更為開闊,對祖國,對人民,對勞苦大眾表達了渾厚的情感,標志著她的創作達到了更新高度。
1957年1月10日,68歲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因癌癥在紐約去世。在她的遺言中,她要求被埋葬在家鄉,智利北部的蒙特卡羅格蘭德(MonteGrande)山谷里。她希望,通過這樣做,那里的窮孩子,那些與世隔絕的小村莊,就不再會被她的國家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