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當前位置: 首頁 > 姓氏名人 > 政治家 > 吳居厚
吳居厚

吳居厚(北宋政治家)

吳居厚,北宋政治家。官至尚書右丞。字敦老,又名居實。臨川鐘陵張公樓湖村(今屬江西省進賢縣)人,政和三年(1113)正月,以武康軍節度使知洪州,四年(1114)病逝?;兆谧焚浰_府儀同三司,賜御葬于進賢麻山,魂歸故里。一生著有《吳居厚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吳居厚奏疏》一百二十卷,已佚。 事見《丹陽集》卷一二《樞密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四三有傳。

個人資料

  • 本 名 吳居厚
  • 字 號 字敦老,又名居實
  • 所處時代 北宋
  • 出生地 臨川鐘陵
  • 出生時間 1039
  • 去世時間 1114
  • 主要成就 政治家
  • 官 爵 尚書右丞

吳居厚相關資訊

吳居厚詳細介紹

  吳居厚簡介

  仁宗嘉祐八年(1063)中進士。熙寧三年(1070),為武安(今湖南長沙)節度推官,盡力推行王安石新法,核準閑田荒地,以均給枚山的徭役耕種,取得成效,升大理寺丞。

  吳居厚事跡

  元豐二年(1079),出任河北常平倉提舉。以新法為典范,增訂《損役法》五十一條,為神宗所賞識,賜給銀緋,晉任京東路(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南,后分東、西兩路)轉運判官,不久,又升副使、轉運使。朝廷大興鹽鐵,他竭盡心力,政績卓著,受到神宗帝器重。此時,朝廷大興鹽鐵貿易。吳居厚發揮其善于理財的特長,精心籌劃,竭盡心力,征得賦銀數百萬。鼓勵萊蕪、利國二地官員自鑄大錢,每年可獲得10萬緡(一緡為一千文錢)收入。神宗對其進行褒獎,升為天章閣待制。

  元豐四年(1081),任京都轉運使。在任期間,以鹽鐵賦稅之利購置絹品,資助河東換馬牧養;撥出大鐵錢20萬緡,支援陜西邊關軍餉;召募牧民養牧馬匹,進而安置游民散夫。神宗嘉譽其“于職分之外,恤及他路,非才智有余不能”。

  哲宗即位后,王安石新法受阻,吳居厚亦遭彈劾,被貶為黃州(治所今湖北黃岡縣)團練副使,不久轉知廬州(治所今合肥)。

  紹圣元年(1094),吳居厚以集賢殿修撰起用為江、淮、荊、浙轉運使,掌管東南六路漕運,兼管制茶、鹽等事。他隨即疏浚運河,楚海二州農田亦受其利。在任上,他疏浚運河,以利漕運和灌溉農田,為此升戶部侍郎、戶部尚書。后晉光祿大夫,以中書侍郎加門下侍郎。二年(1095),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不久,奉旨修永泰陵(宋哲宗趙煦的陵墓),出任橋道頓遞使。其間因久雨耽誤了竣工期限,被貶知和州(今安徽和縣)。后為陜西轉運使,復任開封府尹。

  崇寧二年(1103)四月,吳居厚晉封中大夫,官拜尚書右丞。三年九月,為右光祿大夫、尚書右丞加中書侍郎。五年(1106)正月,以右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加門下侍郎。大觀元年(1107),因年高告退,以資政殿學士改任鴻慶宮提舉、東太一宮使,恩許仍服團金毬文帶。后知亳州、洪州,改太原道都門、佑神觀使。四年(1110)八月,以資政殿學士、宣奉大夫、佑神觀使加門下侍郎;十月,遷知樞密院事。

  政和三年(1113)正月,以武康軍節度使知洪州,四年(1114)病逝?;兆谧焚浰_府儀同三司,賜御葬于進賢麻山,魂歸故里。一生著有《吳居厚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吳居厚奏疏》一百二十卷,已佚。 事見《丹陽集》卷一二《樞密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四三有傳。

欧美日韩三级字幕一区_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_日本人的色道免费网站_一本岛高清v不卡免费一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