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1900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女,原名謝婉瑩,是中國著名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后,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于1951年返回中國。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冰心的個人簡介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謝家大宅(今鼓樓區楊橋東路17號),該宅院也是林覺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謝鑾恩從林覺民家屬購得。次年5月,全家遷至上海。
1903年,因為父親謝葆璋受命海軍訓練營營長,同時負責籌辦海軍學校,隨父遷至煙臺,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過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煙臺,她開始讀書,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包括英國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塊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
1911年,進入福州女子師范學校開始了預科學習。
1913年隨父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謝葆璋前來北京出任民國政府海軍部軍學司長。
1914年就讀于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
1918年入讀協和女子大學理科,開始向往成為醫生,后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轉文學系學習,曾被選為學生會文書,投身學生運動,并因此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此期間著有小說《斯人獨憔悴》、詩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說《超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 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問題,很快發生影響。之后所寫的《斯人獨憔悴》《去國》《秋風秋雨愁煞人》等“問題小說”,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面對新世界兩代人的激烈沖突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苦痛。
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等。
1923年進入燕京大學,燕大期間,冰心在一個牧師家里受洗歸主。畢業后,到美國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學院攻讀英國文學,專事文學研究。出國留學前后,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是中國早期的兒童文學作品。同年,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
1926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先后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
1929年與吳文藻結婚,婚后隨丈夫到歐美游學,先后在日本、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德國、蘇聯等地進行了廣泛的訪問。例如,在英國,冰心就與意識流小說創作的先鋒作家伍爾就文學和中國的問題進行了長談。
1929年至1933年寫有《分》、《南歸》、《冬兒姑娘》等。還翻譯了敘利亞作家凱羅·紀伯倫的《先知》。1933年末寫就《我們太太的客廳》,內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為文壇公案。
抗戰期間,在重慶用“男士”筆名寫了《關于女人》, 又曾在昆明、重慶等地積極從事創作和文化救亡活動。
抗戰勝利后,1949年至1951年間曾在東京大學新中國文學系執教,講授中國新文學史,并曾在當地的報刊上發表一些短文。
1951年從日本回到中國,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抄家,并進了“牛棚”,烈日下接受批斗。1970年初冰心被下放到湖北咸寧的五七干校接受勞動改造直到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前,冰心與丈夫吳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有關翻譯任務。這時她與吳文藻、費孝通等合作翻譯《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祖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冰心迎來了生平第二次創作高潮。1980年6月,冰心先患腦血栓,后骨折,但她仍堅持創作,在此期間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又創作了《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于男人》《伏櫪雜記》。作品數量多、內容之豐富、創作風格獨特,使得她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出現了一個壯麗的晚年景觀。年近九旬時發表了《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等作品。
1994年9月冰心因心功能衰弱入住北京醫院;1999年2月13日病情惡化,于同年2月28日晚上九點于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在冰心報病危之后,朱镕基、李瑞環、胡錦濤等中央領導人及中國作家協會領導和作家代表曾親自到醫院看望她。
冰心的獲獎記錄
因翻譯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印度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等作品,1995年經黎巴嫩共和國總統簽署授予國家級雪松勛章。
冰心的創作特點
冰心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大多不用濃墨重彩,也較少精雕細刻,只用素描的筆法,淡淡數筆,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鮮靈靈地浮現在水面上?!读唤恪?、《冬兒姑娘》、《小桔燈》分別塑造了三個生活在不同時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說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們大多心地善良,溫柔美麗,活潑大方,穩健端莊。她們青春煥發,充滿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贏得女性的尊嚴;以自身事業上的輝煌成就,獲得男人的敬重。此外還有一系列熱愛祖國的青年,慈憐溫柔的偉大母親,通情達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學風趣的老教授等眾多形象,透出了溫情。
在藝術表現上,冰心善于借鑒和運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時而以敘述人的口吻直接抒發情感,時而通過人物的語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動來表露作者的主觀意態,使小說帶著濃重的抒情色彩。
冰心往往喜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以“我”作為展開故事的線索,滿蘊著深情,傾訴我的所見、所聞、所遭、所感、所觸,使讀者感到小說中所發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實,沒有虛構編織的成分,沒有浪漫的色彩,沒有人為的戲劇性的沖突,沒有媚俗的詼諧,具有逼真性和親切感。這給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靈活地起訖,轉折,變化,作者濃烈的情愫的抒發,可以表達得更加得心應手。
冰心的小說,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雋永的珍品。她的許多作品看起來情節單純,卻寓意深遠,留給人無窮的回味。她擷取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機緣,展示出錯綜復雜的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沒有離奇曲折的故事,沒有金戈鐵馬的壯舉,卻具有一種哲理的追求。她常常用機敏的目光,去觀察社會,審視人生;從人際關系撞擊中,爆發出火花,捕捉生活中蘊藏的哲理,寄托自己的情思,富有清新的哲理和詩意。
在小說的結構上,大多采用雙向型的結構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她常以兩個家庭、兩個人物、兩個事件,大洋兩岸為主線,平衡展開,發展的結局,卻是大相徑庭的。通過鮮明的對比,給人們以啟迪,發人深思。在小說的描寫手法上,她常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鮮明的形象,表現她特有的詩的情性。
冰心的作品,往往把人物活動的時間安排在清晨、黃昏、月夜;活動的場景設置在海濱、湖畔、公園、山間、船上;借助自然景物的描摹,將人物的美與環境的美,融為一體,達到情景交融的境地,造成特定的溫馨的氛圍。
冰心的散文,題材廣泛,寓意深邃。冰心通過自身經歷的細膩描寫,生動而形象地反映了一個世紀來,中國動蕩復雜的社會生活的某些側面。在冰心的散文里可以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買辦階級壓迫蹂躪中國人民的慘景,以及英雄人民、愛國青年奮起反抗,英勇斗爭的畫面。同時,冰心的散文題材還擴展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風俗,以及人民群眾的苦難和斗爭,讀者可以從中獲得豐富的國際知識,諸如埃及、印度的古老文化;源遠流長的中日關系;意大利的今昔;蘇格蘭的民間藝術以及中國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厚友誼等,給人以新的啟迪。
冰心的散文體現著冰心自己所強調的獨特風格。冰心善于擷取生活中的片段,編制在自己的情感波瀾之中,憑借著敏銳的眼力和細密的情思,把內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觸發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給讀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冰心十分注重散文內涵的美。她的散文立意新穎,構思靈巧。在看似平凡的題材中,創意出奇,構局善變。這是由她的思想造詣和生活環境凝聚而成的美的情思。
冰心的兒童文學作品充滿著對少年兒童的愛和希望。冰心從兒童的特點出發,寓教育于情趣之中,以情感人。冰心從不以少年兒童的教育者面貌出現,不以空泛的說教,生硬的訓誡來教育兒童,而是采用與少年兒童促膝談心的方式,以親切、委婉的語調,述說自己生活中的見聞和內心的感受,并且敘述得那樣有趣,那樣娓娓動聽,就像有一種魔力吸引著小讀者。冰心在傾吐自己的感受時又是那樣情感淳厚,意緒綿綿,幽幽地牽動了少年兒童的心,促使他們在激動、快樂、振奮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作品所表現的主題思想的啟迪,從中得到教益。對少年兒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啟發少年兒童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是冰心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冰心的作品并不是直接論述我們的祖國是如何偉大,怎樣可愛,為什么應該愛國等等,而是以精巧的構思和生動的情景,抒發對祖國的愛。